当前位置:首页 > 政策法规
干部档案切忌“失真”
在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,对干部档案的从严审核也顺势而为,各地逐步实施数字化档案建设,将干部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、制度化、科学化,也变相为干部提拔前置了监督关卡。前几年,干部“落马”在随之牵扯出的档案造假新闻不少,年龄、工龄、学历等数据随意更改的乱象被媒体曝光后,时常点燃舆论火苗,也往往让更多贪腐“内幕”走进公众视线,为此,许多地方开展了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“回头看”,显然是彰显从严管理干部的强烈信号,防止干部档案“失真”,也势必会遏制干部“带病提拔”的现象。
事实上,无论是参军、入党、干部任免,年龄这道门槛成为许多人无法逾越的“阻碍”,于是在档案这一栏中,造就了一堆“弹簧”数据的诞生,而学历的“硬伤”更使得一些领导干部绞尽脑汁“修复”,凭借“整容”后的简历一路升迁无阻。显然,“造假干部”破坏了选拔任用的公平公正,触碰了违规任用的“红线”,理应挨“板子”。作为组织和纪检部门更不能有“伸缩”原则,为“带病提拔”埋下伏笔,当前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常态化后,必然会让更多想动歪脑筋的干部有所畏惧,不敢轻易造假。
档案造假这一顽疾充分暴露出个别党员干部的诚信缺失,党的纪律观念淡薄,对党的忠诚度低下等问题。更为深层次的是,暴露出党员干部档案管理及相关制度的不严格、不规范、不透明。档案造假非小事,治理“弹性年龄”等做假顽疾,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诚信体系建设,强化纪律意识,严格档案管理,严肃处理违纪行为等多管齐下。让党内风气回归淳朴真实。
事实上,无论任何情况下,档案造假都不能被容忍,证明个人品质存在“缺陷”,而放在干部身上更是诚信失范的“硬伤”,组织部门必须引起重视,挥出“重拳”处理,更应该反思干部提拔任用的程序,查阅领导干部档案材料的真实性恐怕是必须而且首要的环节。